乡镇发展团员数在乡镇总人口上的要求是多少,玉环属于那个市?
1、乡镇发展团员数在乡镇总人口上的要求是多少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玉环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段,东经121°、北纬28°。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7℃,平均降水量1460.3毫米,无霜期约260天。县域总面积2279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378平方公里,是全国13个海岛县之1。全县总人口39.28万。辖珠港镇(含城关办事处、坎门办事处、陈屿办事处)、楚门镇、清港镇、芦浦镇、干江镇、沙门镇、龙溪乡、鸡山乡、海山乡6镇3乡。 据考古发现的3合潭遗址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在玉环大地上繁衍生息、创造文明。 西周及春秋时期,属瓯越地。 战国时期,属楚地。3合潭出土的网坠、鱼刺、鱼钩等渔具(考证为战国时期渔具),反映县境在2400多年前即具有开发海洋的渔文化特点。 秦代今县境属闽中郡。 西汉初属东瓯王国。武帝建元3年(前138年),东瓯王因闽越国围攻,乃举国迁徙,县境废墟。始元2年(前85年)置回浦县(包括今温州、台州和丽水地),隶属会稽郡,县境属回浦县地。 东汉建武6年,回浦县并入鄞县,县境属鄞县回浦乡。后析出回浦地,建章安县,县境为章安县东瓯乡。后又析出东瓯乡,建永宁县,隶属临海郡,县境为永宁县地。 3国时,属吴国,为临海郡永宁县地。 西晋时仍为临海郡永宁县地。 东晋太宁元年(323年),分临海地立永嘉郡;宁康2年(374年)分永宁地置乐成县,县境属乐成县。 南北朝时,仍隶属乐成县地。 隋朝文帝开皇12年,乐成县并入永嘉县,县境为永嘉县地。 唐朝武德5年析永嘉县置永宁、乐成两县,县境属乐成县地。其间析、废、置较多。会昌2年(842年)前,乐成县在县境置玉留镇。 5代时属吴越国,隶靖海军。后梁开平2年(908年),改乐成县为乐清县。县境属乐清县。 北宋时,县境为温州府乐清县玉环乡之1部分,隶属两浙路应道军。南宋时改温州府为瑞安府,县境为瑞安府乐清县玉环乡。 元朝时仍为乐清县玉环乡地。 明朝初期仍为乐清县玉环乡。明洪武20年(1387年),因倭寇扰边,徙居民为内地,今楚门港(漩门港)以南玉环本岛等地全部被迁弃。成化12年(1476年),析乐清县山门、玉环两乡6都地隶太平县(今温岭市),属台州府(今台州市),县境港北地区归属太平县,港南地被游民私种。 清初,县境港北仍为太平县地,港南仍被游民私种。顺治18年(1661年),清政府下令撤边海30里,境民全被内迁。楚门半岛地区亦遭迁弃。境内塘塌地废,1片荒芜。清雍正5年,浙江巡抚李卫奏请展复玉环。钦准招徕沿海居民(大部分来自温州、台州两府沿海居民),报荒垦种,展复玉环,境业再衍。雍正6年(1728年),始建玉环厅,隶属温州府(今温州市)。至此,玉环始有独立行政建制。 民国元年(1912年),行道县制,玉环厅改为玉环县,属温处道(今温州市)。民国16年,废道县制,玉环县隶属省行政督察区管辖。玉环所属行政督查区屡有变更。民国37年(1948年),县境属浙江第5行政督察区。 1949年4月7日,玉环解放。4月14日,建立中共玉环县委和玉环县民主政府。5月12日,玉环县民主政府改为玉环县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亦称玉环县,属浙江省温州专区(今温州市)。玉环县下辖5个区49个乡镇。 土地改革完成后,对区、乡、镇重新作调整。1952年1月15日,原3盘区重获解放,原乡、镇建制亦恢复。8月建陈屿区。10月3盘区分洞头、大门两个区。至年底,县辖7个区79个乡、镇。 1953年5月,洞头、大门两个区19个乡、镇析出,建立洞头县。 1956年2月,因农业合作化发展需要,区、乡、镇又作调整。建立3个直属镇,6个直属乡,2个区辖13个乡镇。 1958年7月,洞头县建制撤销,下辖11个乡、镇地重新归入玉环县。同年11月,全县以区为单位实现人民公社化,下辖生产大队(后又称管理区)。至年底,全县共6个人民公社,46个生产大队。 1959年4月,玉环县建制撤销。原洞头县地划归温州市,余皆并入温岭县(今温岭市)。 1962年4月,玉环县建制恢复(未包括原洞头县地)。其后区、公社均有撤、析、建变更。至1967年1月,全县共设置3个区、3个镇、26个人民公社(从原生产大队升格为人民公社)。 1980年1月,县属环山镇改名城关镇。 1983年9月至1984年4月,全县恢复乡人民政府建制。至1986年,全县共设置4个区,22个乡,7个镇。 1991年3月11日,从楚门区析出外塘乡、凡塘乡、芳杜乡、清港镇,建置清港区。 1992年4月至5月,全面开展“撤区、扩镇、并乡”工作,撤掉5个区、30个乡镇,并为8镇4乡。它们是:城关镇、楚门镇、清港镇、干江镇、坎门镇、陈屿镇、鲜叠镇、沙门镇、龙溪乡、鸡山乡、芦浦乡、海山乡。1994年9月,撤芦浦乡建芦浦镇。 1993年11月6日,省政府批准设立浙江省玉环大麦屿经济开发区。1994年7月13日,大麦屿经济开发区与陈屿镇合署办公。 2000年6月30日,撤销城关镇、坎门镇、陈屿镇建制,建立玉环县珠港镇(含城关办事处、坎门办事处、陈屿办事处等3个办事处)。 2001年11月,撤销鲜叠镇,辖区拼入珠港镇陈屿办事处,至此,县境内共设置6个镇、3个乡。 2004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6.92亿元,财政总收入14.56亿元(按老口径统计),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19.2%和2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19元,增长18.3%;农民人均纯收入8016元,增长10.9%;各类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 86.48亿元,贷款余额77.3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76亿元,社会消费品0售总额2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和16.8%。近年来,玉环6度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2003年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居全国各县市第28位。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综合改革试点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体育先进县、村民自治模范县,及浙江省文明城市、首批“小康县”、经济强县、教育强县、文化先进县等,被列为浙江省首批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县市区和规划发展的中等城市之1。 玉环历史上多拔萃人物。宋代戴明,刚正不阿,不随俗流,声闻朝廷,官至户部侍郎。明代陈钝出使朝鲜,坚拒世子馈赠的贵重物品,令朝鲜人民深为钦佩。清代林正阳,浴血抗击英军侵略,战功显赫,晋封武显将军、黄岩总兵;女学士戴礼,潜心钻研《礼记》数十年,撰成《大戴礼集注》和《礼记通释》。现代有应保寿、杨炎宾、陈能孝、陈增佳、林存邦、阮禾秀等玉环优秀儿女,为人民解放事业无私奉献了宝贵生命。16岁儿童团员林森火为革命英勇牺牲,为全国13位现代少年英雄之1。
2、玉环属于那个市?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 玉环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段,东经121°、北纬28°。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7℃,平均降水量1460.3毫米,无霜期约260天。县域总面积2279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378平方公里,是全国13个海岛县之1。全县总人口39.28万。辖珠港镇(含城关办事处、坎门办事处、陈屿办事处)、楚门镇、清港镇、芦浦镇、干江镇、沙门镇、龙溪乡、鸡山乡、海山乡6镇3乡。 据考古发现的3合潭遗址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在玉环大地上繁衍生息、创造文明。 西周及春秋时期,属瓯越地。 战国时期,属楚地。3合潭出土的网坠、鱼刺、鱼钩等渔具(考证为战国时期渔具),反映县境在2400多年前即具有开发海洋的渔文化特点。 秦代今县境属闽中郡。 西汉初属东瓯王国。武帝建元3年(前138年),东瓯王因闽越国围攻,乃举国迁徙,县境废墟。始元2年(前85年)置回浦县(包括今温州、台州和丽水地),隶属会稽郡,县境属回浦县地。 东汉建武6年,回浦县并入鄞县,县境属鄞县回浦乡。后析出回浦地,建章安县,县境为章安县东瓯乡。后又析出东瓯乡,建永宁县,隶属临海郡,县境为永宁县地。 3国时,属吴国,为临海郡永宁县地。 西晋时仍为临海郡永宁县地。 东晋太宁元年(323年),分临海地立永嘉郡;宁康2年(374年)分永宁地置乐成县,县境属乐成县。 南北朝时,仍隶属乐成县地。 隋朝文帝开皇12年,乐成县并入永嘉县,县境为永嘉县地。 唐朝武德5年析永嘉县置永宁、乐成两县,县境属乐成县地。其间析、废、置较多。会昌2年(842年)前,乐成县在县境置玉留镇。 5代时属吴越国,隶靖海军。后梁开平2年(908年),改乐成县为乐清县。县境属乐清县。 北宋时,县境为温州府乐清县玉环乡之1部分,隶属两浙路应道军。南宋时改温州府为瑞安府,县境为瑞安府乐清县玉环乡。 元朝时仍为乐清县玉环乡地。 明朝初期仍为乐清县玉环乡。明洪武20年(1387年),因倭寇扰边,徙居民为内地,今楚门港(漩门港)以南玉环本岛等地全部被迁弃。成化12年(1476年),析乐清县山门、玉环两乡6都地隶太平县(今温岭市),属台州府(今台州市),县境港北地区归属太平县,港南地被游民私种。 清初,县境港北仍为太平县地,港南仍被游民私种。顺治18年(1661年),清政府下令撤边海30里,境民全被内迁。楚门半岛地区亦遭迁弃。境内塘塌地废,1片荒芜。清雍正5年,浙江巡抚李卫奏请展复玉环。钦准招徕沿海居民(大部分来自温州、台州两府沿海居民),报荒垦种,展复玉环,境业再衍。雍正6年(1728年),始建玉环厅,隶属温州府(今温州市)。至此,玉环始有独立行政建制。 民国元年(1912年),行道县制,玉环厅改为玉环县,属温处道(今温州市)。民国16年,废道县制,玉环县隶属省行政督察区管辖。玉环所属行政督查区屡有变更。民国37年(1948年),县境属浙江第5行政督察区。 1949年4月7日,玉环解放。4月14日,建立中共玉环县委和玉环县民主政府。5月12日,玉环县民主政府改为玉环县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亦称玉环县,属浙江省温州专区(今温州市)。玉环县下辖5个区49个乡镇。 土地改革完成后,对区、乡、镇重新作调整。1952年1月15日,原3盘区重获解放,原乡、镇建制亦恢复。8月建陈屿区。10月3盘区分洞头、大门两个区。至年底,县辖7个区79个乡、镇。 1953年5月,洞头、大门两个区19个乡、镇析出,建立洞头县。 1956年2月,因农业合作化发展需要,区、乡、镇又作调整。建立3个直属镇,6个直属乡,2个区辖13个乡镇。 1958年7月,洞头县建制撤销,下辖11个乡、镇地重新归入玉环县。同年11月,全县以区为单位实现人民公社化,下辖生产大队(后又称管理区)。至年底,全县共6个人民公社,46个生产大队。 1959年4月,玉环县建制撤销。原洞头县地划归温州市,余皆并入温岭县(今温岭市)。 1962年4月,玉环县建制恢复(未包括原洞头县地)。其后区、公社均有撤、析、建变更。至1967年1月,全县共设置3个区、3个镇、26个人民公社(从原生产大队升格为人民公社)。 1980年1月,县属环山镇改名城关镇。 1983年9月至1984年4月,全县恢复乡人民政府建制。至1986年,全县共设置4个区,22个乡,7个镇。 1991年3月11日,从楚门区析出外塘乡、凡塘乡、芳杜乡、清港镇,建置清港区。 1992年4月至5月,全面开展“撤区、扩镇、并乡”工作,撤掉5个区、30个乡镇,并为8镇4乡。它们是:城关镇、楚门镇、清港镇、干江镇、坎门镇、陈屿镇、鲜叠镇、沙门镇、龙溪乡、鸡山乡、芦浦乡、海山乡。1994年9月,撤芦浦乡建芦浦镇。 1993年11月6日,省政府批准设立浙江省玉环大麦屿经济开发区。1994年7月13日,大麦屿经济开发区与陈屿镇合署办公。 2000年6月30日,撤销城关镇、坎门镇、陈屿镇建制,建立玉环县珠港镇(含城关办事处、坎门办事处、陈屿办事处等3个办事处)。 2001年11月,撤销鲜叠镇,辖区拼入珠港镇陈屿办事处,至此,县境内共设置6个镇、3个乡。 2004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6.92亿元,财政总收入14.56亿元(按老口径统计),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19.2%和2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19元,增长18.3%;农民人均纯收入8016元,增长10.9%;各类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 86.48亿元,贷款余额77.3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76亿元,社会消费品0售总额2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和16.8%。近年来,玉环6度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2003年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居全国各县市第28位。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综合改革试点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体育先进县、村民自治模范县,及浙江省文明城市、首批“小康县”、经济强县、教育强县、文化先进县等,被列为浙江省首批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县市区和规划发展的中等城市之1。 玉环历史上多拔萃人物。宋代戴明,刚正不阿,不随俗流,声闻朝廷,官至户部侍郎。明代陈钝出使朝鲜,坚拒世子馈赠的贵重物品,令朝鲜人民深为钦佩。清代林正阳,浴血抗击英军侵略,战功显赫,晋封武显将军、黄岩总兵;女学士戴礼,潜心钻研《礼记》数十年,撰成《大戴礼集注》和《礼记通释》。现代有应保寿、杨炎宾、陈能孝、陈增佳、林存邦、阮禾秀等玉环优秀儿女,为人民解放事业无私奉献了宝贵生命。16岁儿童团员林森火为革命英勇牺牲,为全国13位现代少年英雄之1。
3、青龙寺的介绍,现况。
1、陕西省西安市青龙寺 青龙寺,又名石佛寺,中国佛教密宗寺院。位于陕西西安市城南铁炉庙村北的乐游原上。从大雁塔向东北方向1.5公里即可到达。 唐时为长安城延兴门内新昌坊。该寺前身是灵感寺,建于隋文帝杨坚开皇2年(582),原名“灵感寺”。唐武德4年(621)寺废。据传,龙朔2年(662)城阳公主患病,苏州和尚法朗诵《观音经》祈佛保佑得愈,公主奏请复立为观音寺。景云2年(711)改名青龙寺。唐会昌5年(845)禁佛时寺废。次年又改为护国寺。大中9年(855)长安左右两街添置寺院8所,该寺又恢复本名。北宋元祐元年(1086)以后寺院废毁,地面建筑荡然无存,殿宇遗址被埋没地下。青龙寺是唐代密宗大师惠果长期驻锡之地。 日本真言宗的祖师空海到华后,在此寺受学于惠果。诃陵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僧人辨弘,新罗僧人惠日、悟真也曾从惠果学习密宗教法,因此,青龙寺盛名远播海外。1973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对青龙寺遗址进行发掘。根据发掘报告,遗址有两处,1为塔址,1为殿堂遗址。塔基正中有1直壁方炕,当是塔心的地宫部分。此塔可能是隋唐盛行的方形木塔。殿址位于塔址东侧50余米处。殿址台基面呈长方形,放柱础石夯土墩,东西5排,南北6排,中间缺少两墩。夯土墩形成柱网状,似为面宽5间,进深4间格局。中心减2柱部位,可能是密宗佛殿的1种特殊设置。台基东西两侧发现有呈坡状慢道。台基北面中部有踏道遗迹,台基南面中间有露道。出土遗物有银质及鎏金小铜佛,唐代建筑材料等。 1982年,西安市同日本国香川、德岛、高知、爱媛4县协议在青龙寺遗址共同修建的空海纪念碑落成。 1984年,建筑考古学家杨鸿勋先生应邀根据1973年对青龙寺遗址的发掘资料对遗址4殿堂进行了复原研究。由于遗址4基址为两个文化层的叠压,杨先生为上下两层分别做了复原。右侧上图为下图是下层(早期建筑)复原方案,最终的建设即采取此方案建成惠果空海纪念堂。上层(晚期建筑)复原图为右侧下方图片。 惠果、空海纪念堂是日本真言宗各派总大本山会、日中友好真言宗协会与西安市共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纪念堂选址在考古发掘的4号殿堂遗址以北6米的地段。平面布局采用早期旧殿遗存,为面宽5间,进深5间的大方殿。复原后的方殿体积高大,气魄雄伟,具有唐代建筑风格,是西安第1座复原建筑。
2、山西省稷山县青龙寺 青龙寺位于山西省稷山县城西4公里马村西侧,北依高垣, 稷山县青龙寺南临汾水,枣林环绕,景色优美。该寺由工部尚书王政奉敕而建,始建年代为唐龙朔2年(662),翌年改名。 元、明、清各代多次重建、修葺和补绘。现存建筑系元、明遗物,占地约6000余平方米,分前后两进院落,大小殿宇8座。前院南有4大天王殿3间(现改为山门),东为十王殿3间,西为罗汉殿3间。后院以中殿和大殿及东西两厢为主,中殿3间左右垛殿各1,左为祖师殿,右为青龙门。大殿3间,左右垛殿各1,左为护法殿,右为伽蓝殿。 中殿和大殿之屋顶均作单檐悬山式,中殿元至元2十6年(1289)重建,大殿至正十1年(1351)重修,两旁垛殿亦为元代遗物。 各殿塑像虽皆不存,但大殿、中殿和伽蓝殿内保存有壁画196.38平方米,十分珍贵,制作跨元、明两个时期。 大殿壁画的主要内容:东壁是《佛说法图》,中间绘释迦像,两侧为阿难、迦叶2弟子和文殊、普贤2菩萨,以及护法金刚护卫,上有人首乌身的飞天;西壁是《弥勒变》,中间绘弥勒像,左右为2大菩萨和众弟子,下方西侧为国王和王妃剃度图,有宫人围侍。大殿壁画据南壁窗槛画工题记为明洪武十8年(1385)补绘或重装。唯只西南隅少部分粉墨为元代印迹。 中殿4壁为“水陆画”,是青龙寺壁画中的精华所在。该殿全部构图共有人物300余众,分画在130平方米的墙面上。 西壁上为3世佛和礼佛图,下为道教万神图;北壁上为十8罗汉,下为十殿阎君、6道轮回等,另有阴曹地府行刑场面;东墙壁画因日晒雨淋,眉目难辨。以上壁画虽是宣传封建礼仪和宗教迷信,但画面结构严谨,笔力遒劲流畅,色彩柔和协调,人物繁而不乱,人体比例适度,造型优美,形象生动,衣饰飘然,栩栩如生。它继承了我国唐宋以来的绘画表现技巧,被视为元、明两代绘画之杰作。 2001年06月25日,青龙寺元代作为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3、内蒙古奈曼旗青龙寺 原名慈云寺,位于奈曼旗青龙山境内,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是清代奈曼旗 内蒙古奈曼旗青龙寺24座庙宇之1,曾以险要的地势,优美的自然环境,精湛的建筑艺术,精深的佛学,丰富的佛事活动及神奇的故事传说,闻名于关东各地,引来4面8方佛教信徒,谱写过辉煌的历史。相传慈云寺是由龙尾沟1姓魏的人家主持修建的,因观世音菩萨看中了这里景色秀美、意境肃穆,是天成的修道场所,于是就化身1女孩被龙尾沟姓魏的人家捡回家中,不久满身生疮,久治不愈。于是魏家就让姓王的小牛馆背着送到青龙山洼遗弃。过几天魏家人来到山里,正赶上下大雾,远远就听见钟鼓齐鸣,走到近前看见半山腰上有1座庙,庙里有1个山洞,老母坐在山洞里,王牛馆站在1旁,方知菩萨显灵,叩头便拜。有1天魏家人梦见老母点化他建庙。眼前是大锭黄金,再看远处,有1群羊正在驼着砖往山上爬,如走平地。1梦醒来,他才明白是菩萨显灵,赐钱建庙,于是魏家人按照菩萨的指点,修建了老母庙。后来为教化人们尽忠尽义,又建了关公庙。寺庙占地约800平方米,由老母庙和关公庙组成。关公庙前,1有眼天然的水井,井口粗约1米,泉水甘甜,弯腰就能舀上水来。每逢庙会等重大活动,泉水自然上涨,供人饮用。山里的泉水井,特别有灵气,能祛病强身,消灾延寿。山有奇泉,庙有真身,1年4季,香火旺盛,人们求财得财,求福得福,到寺庙拜佛求水的习俗1直延续至今。青龙山就像1条横卧的巨龙,首尾相映十分形象,山上有几百种花草树木和上百种药材及稀有真菌,均为自然生长,被列为奈曼旗原生植被自然保护区。这里从正月开始,就有青草发芽泛绿,传说这里的灵气是由千年的灵芝和成形的人参带来的,这些珍宝由两条大蛇看守,多少奇禽异兽,江湖郎中,始终不能近前,由于青蛇履履显灵,人们经常看到有梁柁粗,几十米长的青蛇,到庙前的水井里饮水,青蛇亦既谓青龙。凡是在水井前供奉青龙者,均食清水素。于是当地信教徒,经请示宗教等有关部门,在水井上建了1座青龙庙,慈云寺也因此更名为青龙寺。为了进1步弘扬佛法,满足信教群众的需求,除了对原有寺庙进行修复外,青龙寺建设委员会还决定在青龙山山脚下修建1座由佛、道、儒3教合1的宗教活动场所。所建寺院、采用现代工艺和古建风格相结合的手法,由前院、中院、内院和居士林组成,并将做为寺院的主体建筑和今后的主要佛事活动场所。佛教文化是民族文化的1部分,今天,深入研究民族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精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认真贯彻“古为今用”方针,探索青龙山的古迹,发掘青龙寺的文化遗产,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龙寺主要法会:
1、2月十9日财神会;
2、3月3日王母娘娘蟠桃会;
3、4月2十8日药王会;
4、5月十3日老爷会;
5、6月社6虫王会;
6、6月十3日龙王会;
7、6月十9日观音菩萨成道日法会;
8、9月9日重阳节。
4、4川省芦山县青龙寺 芦山青龙寺 芦山青龙寺斗拱在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南距芦山县城芦阳镇15公里。青龙寺建于元代,现仅有大殿尚存。青龙寺大殿为省内现存少数元代建筑中有准确铭文纪年的古建筑。虽经明、清历次维修,仍基本保持原建时代特色,是研究元代古建和地方佛教文化史的重要实物,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看点:青龙寺大殿建筑凝重朴实,结构灵活,用材随宜,不分材等,体现着4川地区古建筑风格的地方特色。大殿坐西向东,歇山式抬梁木结构斗拱建筑,8架椽屋4椽栿前后对乳栿,用4柱。面阔,进深均为3间,通长15.3米,平面成正方形,建筑面积234.09平方米。前檐明间补间铺作3朵,中心1朵为溜金至中金檩,再接1挑斡至脊檩;两侧斗拱出5铺作斜拱。次间补间铺作为1朵,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均为5铺作斗拱。后檐柱上,斗拱简约,均以蜀柱替代栌斗承托正心檩,用挑枋实现出檐。屋面举折平缓,角有虾须椽。内柱直径56厘米,素面覆盆式柱础,素面须弥座石台基,垂带踏道。
5、上海青浦白鹤青龙寺 青龙寺位于白鹤青龙村。寺建于唐天宝2年(743年),初名报德寺,宋代更名隆福寺。康熙5十4年(1715年),皇帝南巡,途经青龙,亲书“精严寿相”额,并赐寺名“吉云禅寺”。又赐水晶观音像1尊、荷花溅金扇1把、杏黄袈裟1袭,时称“3宝”。据光绪刊《青浦县志》载,青龙寺占地60余亩,寺田450余亩,建筑宏伟,有大雄宝殿、地藏殿、韦驮殿、禅堂、斋堂、揖秀堂、且歇堂、文觉堂、澄怀堂、方丈室、东西两庑、香积厨、库房、普同塔等建筑群。钟鼓之声不绝,梵呗之声达旦,有“佛角为天下之雄”之誉。清嘉庆3年(1798年)失火,崇阁大殿均成废墟。道光初年,寺僧生建殿宇。咸丰十年(1860年)又遭兵燹,寺屋废损大半。民国25年(1936年)寺僧募建观音阁及大钟1口,今俱废,仅存碑刻两块:(1)重兴青龙隆福寺碑记。(2)敕赐吉云禅寺重建大殿碑铭。 青龙塔建于唐长庆年间(821-824年),原名隆福寺塔,又名青龙雁塔,俗称青龙塔,7级8面,砖木结构。寺塔于宋康定、庆历年重修理工。元大德3年(1299)、致和元年(1308年)、至正3年(1343年),青浦籍书画家、水利专家任仁发及子任贤德、孙任士质3代相继出资修葺寺塔。明崇祯十7年(1644年),邑人朱明镜修塔。清顺治5年(1648年),僧百遇复新之。迄今已有300余年失修,楼梯尽毁,腰檐无存,塔身倾斜,岌岌可危。1956年,塔顶的铜葫芦被台风吹落,上铸有“明崇祯十7年”字样。现收藏在青浦区博物馆。1992年,塔身偏离中心1.56米,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特邀著名建筑纠偏专家曹时中教授予以扶正。寺、塔于195
9、1960年分别列为县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6、4川省嘉陵区青龙寺 青龙寺位于嘉陵区积善乡青龙山巅(今积善乡贾坝村),距南充市46公里,距积善乡2公里。青龙山地势险峻,1峰独秀,长约里许,古木森森,形若青龙。4周丘陵起伏,山麓阡陌纵横,山巅原有4大古寨,故名青龙寨。每当兵荒马乱,4方百姓,皆至此山寨避难。青龙山的北面山麓,在北宋时期建有古刹,前为贾坝,后即绝壁,乃取名青岩寺。规模极大,殿阁辉煌,碑碣若林,庙田甚广,明末毁于兵燹。现坝中瓦砾遍地,残碑堆野,古诗碑文,依稀可见。有《题青岩寺》诗云:“寺好因岗势,登临临夕阳。青山当佛阁,红叶满僧廊。竹色连平地,虫声在上方。最怜东面静,为近古寨墙。”残碑上有嘉祐2字,嘉祐乃宋仁宗年号,不知始建或是重修。今贾坝中人犹以正殿田,佛爷地,厢房嘴,和尚坟等名称而呼其田地名,足见当时盛况。清朝康熙年间(约1700年),当地善男信女出钱出力在青龙寨山腰重修寺庙,取名青龙寺。并在寺中开办私塾,聘请饱学之士教习诗书,附近童生皆来此读书,古寨禅林,清雅幽静,士人辈出,名声大震。解放前夕,有名的地下堂人苏俊与刘瑞安,张守政等烈士,皆启蒙于青龙寨书馆。
7、4川省西昌市青龙寺 4川省西昌市青龙寺始建于明代万历4十5年(公元1617年),是邛海最富有传奇的地方。 青龙寺下面海的深度为邛海最深的地方,达50米左右,民间说法是深不可测。相传这里古时有个梓潼县城,突然有1天地底沦陷,整个县城被涌出的大水所淹,至今有渔民说在天气晴朗海水清澈之时,还能隐约看见海底被淹的建筑轮廓和房瓦。此传说极富传奇性,在民间广为流传,老百姓大多确信有此事,还指证青龙寺稍下两棵黄葛树的位置,即为古时的梓潼寺。 既然为邛海最深的地方,这里的水最为明澈干净,散发着水性里某种不可捉摸的神秘的气息,有说法说此处与地底暗河相通,有好事者将羽毛做了记号的鸭子从螺髻山的暗河放入,后在邛海此处的边上找到了这只做了记号的鸭子。传说这里有青龙、白龙、黄龙隐于其底,有人还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说看见了龙的身影之类,还说在每年的农历6月初6,如果运气好的话,很容易见着。 此外,也有人说在这儿,看见过西方空中踏着青龙显现圣像的观音菩萨。而在青龙寺这里,望西看去,泸山正是太阳落山的地方,那里是儒、释、道3教共1山的地方。因此人们把诸多传奇与这些都联想在了1起,倒也颇有情趣。 这里也盛传着1个民间故事:东海龙王4太子小青龙每见古邛都逢干旱时节,常显圣降雨抗旱,老百姓为纪念他,于此修建青龙寺,祭祀供养他的圣像。 所有的这些,汇集成了传奇的青龙寺。不仅仅传奇,这里也是邛海周边高处看海的极佳所在,放眼望去,视野开阔,1览无余,蓝天、白云、青山、树林、村庄、田园、海水相映成趣,在习习微风中,心胸为之而舒畅,恍然间有身处仙境之感。尤其是在夕阳西下之时,在这里观海,整个海面与天空都被余晖渲染成醉心的霞红,优美壮观。在这里,夏季的雨中看海,还能见海水层次分明的红色、黑色、绿色等多彩的颜色,很美。 两棵苍劲挺拔、浓荫茂盛的黄葛树,将这里的风景点缀得生趣盎然,仿佛见证着这里的沧桑,也仿佛诉说着永远的传奇,也仿佛守望着亘古不变的自然情怀。青龙寺以前供奉的是观音菩萨的圣像、道家的神仙真人和青龙的显像,后市政府为顺应旅游的发展,在2006年“1办3创”中于此大兴土木,修建打造成了当前架构精致、气势恢宏,纯粹佛教风格和内容的青龙寺,由此极大地丰富了此处的人文情调,吸引着各地前来观光和朝圣的人们。 青龙寺向北往下的最低处,有1个近9万平方米的旅游休闲区,由青河沙滩浴场、小青河野趣露营区、临海小景点、登山步道、风雨廊等功能区组成。于此,可于河边漫步,可于沙滩徜徉,也可于水中嬉戏,怀想青龙的神奇,再倾听青龙寺隐约传来的钟磬之声,是放松身心,品味邛海恬静、雅趣的好地方。
8、山东省庆云县青龙寺 青龙寺位于山东省庆云县县城东南3.5公里,大宗村西1里半处。据传该寺唐代所建,庙宇占地约3亩,寺内尼姑很多。明代,该寺之尼姑因受地痞欺辱,都搬至范家庵。庙宇因失修而倒塌。
4、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报告中的历史进程怎么写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报告中的历史进程怎么写义务教育是中国的百年梦想。从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到2000年初步实现“两基”战略目标,再到2011年全面完成“两基”攻坚任务,经过25年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全面普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解决了“有学上”问题的中国,实现了从1个文盲大国、人口大国向教育大国、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跨越。百年梦圆,千年寄望。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联合国的视频贺词中说,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2016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市81学校时指出,要“让每1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每1个”,是1个国家、1个民族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中国对义务教育的期待和追求从来没有止步,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逐渐上升为改革共识并由此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时,以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高度渴求为出发点,以公平理念为支撑的均衡发展诉求为切入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义务教育正在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迈进的道路上,书写着属于这个新时代的灿烂历史。国家意志: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命题2006年6月的4川成都,2009年11月的河北邯郸,先后召开的两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因为传递出1个共同的声音而被铭记:“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的法定责任。”其实,在新世纪的中国教育打响“普9”最后1场攻坚战时,1些迫切需要回答的新问题便浮出水面:“普9”之后,义务教育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当时,在世界范围内,追求普及之上的均衡是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路径。而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1方面对公平抱有极大期待,另1方面不得不正视教育发展在区域、城乡和学校间存在的客观差距。在这1关系国家未来的战略性思考面前,办好每所学校,让每个孩子都上好学,让每个家庭都能享受教育的福祉,成为中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200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1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第1次将“均衡”作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第1次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升为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2007年,党的十7大报告提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党的政治报告中第1次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思想。短短3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从部门决策上升为国家意志。此后,从中央到地方,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农村,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共识。2010年出台的教育规划纲要更是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为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此后,面对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较大的客观情况,国家确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等到2012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印发,更是为义务教育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均衡注入了强大动力。陈宝生用“坚持将公平普惠作为根本价值取向、依法依规科学推进、强化地方政府责任落实、以督导为抓手强力推动”来定义以2013年5月教育部对张家港、常熟、太仓3市为起点开启的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工作。统计显示,这项工作开展以来,截至2018年底,全国有2717个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占全国总县数的92.7%,有效巩固了“两基”成果,有力支撑了国家战略实施,明显缩小了义务教育差距,基本形成了1揽子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的制度安排。这背后,是1组“看不见”的数字——6年来,累计共组织督学和专家4000多人次,进行了149省次督导评估,检查学校2.5万所,召开座谈会约1万次,对140万人次进行问卷调查,反馈意见逐县列出问题清单1万余条;督促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安排用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金累计4.18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约30万所,增加3000万个学位,补充教师193万人,参与交流的校长和教师280万人次。效率和公平1直是社会进步的两大主题。党的十5大以来,历次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分阶段明确传达了1个历史性判断:经济发展要与社会相和谐统
1、城市要与农村相统
1、效率要与公平相统1。这1判断反映在教育领域,就是实现以义务教育为代表的教育公平。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快速发展也改变着教育格局和生态。2013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53.73%;2017年,这个数字增长到57.35%。大量人口向城镇聚集,汹涌而来的教育人口,给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义务教育、给输出教育人口的农村教育出了1道世界性难题。以改革创新推动系统化变革,势在必行。其实,早在新世纪之初,国务院分别在2001年和2003年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便提出了加强农村教育、改造薄弱学校、缩小差距的新思想。两个会议随即引发了全国教育理论界的大讨论,有关教育平等思想、公平思想、科学发展等1时成为主流理论话题,并引领了1系列推进均衡发展的早期实践。而《关于进1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印发、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和2010年的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无疑加快了这1进程。党的十8大以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1项重大战略。在这1政策取向下,坚持雪中送炭,着力抬高底部、补齐短板,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和校际差距,努力办好每1所学校,教好每1个学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正成为1种生动的教育改革发展实践和1幅壮丽的时代画卷。2016年5月2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4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1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的问题”。这份长达6000多字的文件,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调动了8个部委的力量,充分彰显出党中央、国务院解决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瓶颈问题的决心和魄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如何提高基础教育服务社会民生的能力,依然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1大命题。“要深刻领会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1上台阶、抓引领、促内涵、贴民心工程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内涵要义,全面发展的理念更鲜明,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教师队伍更强,人民群众更满意。”陈宝生说。政府履职:公平公正的政策价值取向常山,浙江经济的“后进生”。2017年,常山县委、县政府将教育列为“1号工程”,当年地方财政收入仅14亿元,就拿出了4.89亿元投在了教育上。“可以说,长期以来,浙江从基本均衡到高水平均衡,再到目前的优质均衡,1张蓝图绘到底,始终走在均衡发展之路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阶之路,在浙江省教育厅党委书记、厅长陈根芳心中有着这样1条清晰的线索。时光拉回8年前,2011年3月,教育部在京与15个省份正式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1年半时间里,签署备忘录的省份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省1案”地确定了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此后,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延续了这1举措,纷纷与各地市或县、市、区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形成了1级抓1级、层层抓落实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协同推进机制,有效落实了各级政府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法定职责。“原来我们有事要找县长、书记很难,现在县长、书记隔3岔5主动找我们,问教育发展有什么需求。”江西省会昌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改变从何而来?原来,江西省委、省政府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省政府工作报告,列入民生实事工程安排方案。省政府划定时间表、路线图,将工作任务和责任横向分解到边,纵向落实到底。江西省委组织部与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联合建立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机制,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党政“1把手”工程来抓。决策层“谋局”,各级政府“谋事”。把最好的资源留给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正成为各级政府的庄严承诺——浙江省政府出台《浙江省富民惠民安民行动计划》,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提升工程列入其中;辽宁建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信息系统平台,加强动态监测,持续发布年度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公告;云南省委、省政府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指标纳入县、村、户脱贫考核,形成“抓脱贫攻坚必抓均衡”的工作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重点,更是难点。办好义务教育,显然离不开持续稳定的教育投入做保障。如何按照“城乡1体、精准改薄、城镇扩源”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倾斜,加大资金、规划和项目的统筹力度,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成为各地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1个鲜明政策风向。如果在若干年前,或许很难想到,在“看天1条缝,看地1条沟,出门过溜索,种地像攀岩”这则民谚所描述的偏远贫困山寨云南省福贡县,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可以享受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政策。如今放眼整个云南省,福贡县并非教育普惠政策的“独苗”,怒江州和迪庆州从2016年便开始大幅提高了民族地区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和贫困生生活补助标准。如果在若干年前,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丽云怎么也想不到,作为山区县、老区县、库区县,蒙阴县每年能拿出全县总财力的3分之1以上投入教育。“目前全县在职教师人均月工资比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高出1415元,教师平均月工资已经达到8688元,比2014年翻了1番还多,成为全县财政供养人员中待遇最好的群体。”王丽云的语气中透漏着喜悦与自信。当承载着公平与公正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1种高度共识时,与之相关的政策举措便水到渠成地进入系统化推进的节奏。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到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从加大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力度到提高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水平,保障各类弱势群体公平受教育权益,正成为各级地方政府推进教育均衡的扎实行动。人民获得:从“基本”到“优质”的未来之盼“前几年,镇上的学校教育质量差,左邻右舍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城区学校借读。恰好,镇政府把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来了,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孩子留在镇上学校上学。”对当初的选择,中央民族大学附中丰台实验学校学生家长王艳庆从未遗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1盘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大棋”,对每个深处其中的个体而言,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改变才是最真实可感的获得。“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第十9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更高水平、更加均衡、更有质量”已成为新时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同以往的新诉求。2017年,《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应运而生,从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等方面,提出31项具体指标。这不仅意味着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有了新坐标,而且对“群众满意度”这1指标的凸显,更是彰显了鲜明的民生特性。“优质均衡通过教育资源的高标准,教育质量的高公平,校际差异的高均衡和各类群体的高覆盖,提高教育公平程度和社会满意度。优质均衡督导是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田慧生表示。2019年,在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启动现场会上,陈宝生赋予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4个工程”的重大意义。他表示,启动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这是1个上台阶的工程,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更好地支撑人才强国、创新驱动等国家重大战略;这是1个抓引领的工程,作为义务教育的龙头和统领,指引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这是1个促内涵的工程,围绕提高质量,推动我国义务教育工作重心尽快从硬件建设转移到内涵发展上来;这是1个贴民心的工程,回应了群众关切,有利于推动解决义务教育突出问题,进1步提高群众教育满意度和获得感。什么才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在这次会议上,陈宝生进1步对优质均衡的内涵要义进行了解读:“1是全面发展的理念更鲜明。坚持有教无类,5育并举,因材施教,为每1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2是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补齐短板,解决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加快提档升级,做到‘校校达标’‘项项达标’。3是教师队伍更强。要努力实现教师队伍素质更强、待遇保障更强、管理制度更强。特别要解决好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等制度,确保城镇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有更多好老师。4是人民群众更满意。指标合格了,人民群众不满意,这不是真合格;只有指标和人民群众满意度双合格,才是真正的优质均衡。”这“4个更”,成为衡量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1把标尺。当择校热、校外培训热、减负成为百姓口中的热词,对这些问题关注得够不够、理解得深不深、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着百姓对教育的评价,直接影响着群众的教育满意度和获得感。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不仅是两个字的变化,其背后折射的是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浙江省海宁市教育局原局长胡振学至今还记得,择校最“疯狂”的时候,城区热门学校1个班竟然有74人,“择校费”更是万元起步,“别说优质均衡了,就连最基本的教育公平都没了保障”。作为曾经择校问题严重的热点城市,北京市的免试就近入学具有政策的标杆意义。北京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义务教育入学工作作为政府行为予以保障,市长办公会专题审定年度入学政策,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定期研究推进,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推进教育公平的高度统筹推动义务教育入学改革。上海、杭州、沈阳、温州等地先后推行集团化办学,以名校带动弱校,在保持各校特色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实现集团内教育资源配置均衡。2017年初,教育部门对全国24个大城市重点监测的调研数据显示,包括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和福州、南昌、郑州、长沙、贵阳等5个省会城市在内的24个城市中,有18个城市已实现公办小学学生全部免试就近入学;上海、沈阳、深圳、济南、青岛等9个城市公办初中(不含寄宿制)学生也已全部实现免试就近入学。另1个1直以来横亘在学生、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面前亟待破解的难题,是“减负”。为整体推进减负工作,2018年12月,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从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政府等4个方面明确减负责任。随着国家多项政策的出台,各地纷纷出台强有力举措:湖北建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学业负担监测机制,从制度上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浙江宁波鄞州区,学生晚10点还未完成作业的,在家长证明下可选择不做完剩余作业……与此同时,秉持着关注每1名学生、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从国家到地方层面,出台了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1标准、不以升学率为标准来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控制考试次数、探索实施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等1系列规定,力求实现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变。如果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1项系统工程,那么,实现师资均衡就是最艰难的挑战,也是最关键的发力点。在优质均衡阶段,教师队伍的重要性进1步凸显。在优质均衡发展评估办法中,涉及教师的指标共10项,占3分之1。重庆市江津区凤场学校地处大山深处,很长1段时间里,班主任“包办制”和1名教师1周30多节课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今,凤场学校的师资构成发生了极大的变化。“2017年,我们学校招到了5名本科生,其中有1个重庆大学毕业的还是体育专业!”体育教师的严重不足得以弥补,这让校长涂小伟兴奋不已。政策向农村教师倾斜,为乡村教育造血,1系列高含金量的举措在各地频现。河北、内蒙古等省份创新实施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为农村学校培养本土化师资;向农村倾斜的差别化待遇,让湖南乡村教师腰包鼓了、干劲足了。在江西于都,“点对点影子式”跟班培训,让教师接受了1次次观念风暴的洗礼。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以来,338个县共新补充教师约22万人;其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约4万人,占新补充教师总数的20.1%。瞄准教师队伍建设的痛点、难点,各地在完善编制管理制度,改革校长和教师交流机制,加强教师培训等方面大胆突破。如今,1支肩负着建设教育强国重任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回望过去,从基本普及到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实现了中华民族“有教无类”的千年夙愿,为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入口,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的号角嘹亮吹响,向着更好更公平的目标,中国教育必将积极回应时代需求、人民期待,不断会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才资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1百年”奋斗目标凝聚磅礴力量。
5、青龙寺的介绍,现况。
1、陕西省西安市青龙寺 青龙寺,又名石佛寺,中国佛教密宗寺院。位于陕西西安市城南铁炉庙村北的乐游原上。从大雁塔向东北方向1.5公里即可到达。 唐时为长安城延兴门内新昌坊。该寺前身是灵感寺,建于隋文帝杨坚开皇2年(582),原名“灵感寺”。唐武德4年(621)寺废。据传,龙朔2年(662)城阳公主患病,苏州和尚法朗诵《观音经》祈佛保佑得愈,公主奏请复立为观音寺。景云2年(711)改名青龙寺。唐会昌5年(845)禁佛时寺废。次年又改为护国寺。大中9年(855)长安左右两街添置寺院8所,该寺又恢复本名。北宋元佑元年(1086)以后寺院废毁,地面建筑荡然无存,殿宇遗址被埋没地下。青龙寺是唐代密宗大师惠果长期驻锡之地。 日本真言宗的祖师空海到华后,在此寺受学于惠果。诃陵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僧人辨弘,新罗僧人惠日、悟真也曾从惠果学习密宗教法,因此,青龙寺盛名远播海外。1973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对青龙寺遗址进行发掘。根据发掘报告,遗址有两处,1为塔址,1为殿堂遗址。塔基正中有1直壁方炕,当是塔心的地宫部分。此塔可能是隋唐盛行的方形木塔。殿址位于塔址东侧50余米处。殿址台基面呈长方形,放柱础石夯土墩,东西5排,南北6排,中间缺少两墩。夯土墩形成柱网状,似为面宽5间,进深4间格局。中心减2柱部位,可能是密宗佛殿的1种特殊设置。台基东西两侧发现有呈坡状慢道。台基北面中部有踏道遗迹,台基南面中间有露道。出土遗物有银质及鎏金小铜佛,唐代建筑材料等。 1982年,西安市同日本国香川、德岛、高知、爱媛4县协议在青龙寺遗址共同修建的空海纪念碑落成。 1984年,建筑考古学家杨鸿勋先生应邀根据1973年对青龙寺遗址的发掘资料对遗址4殿堂进行了复原研究。由于遗址4基址为两个文化层的叠压,杨先生为上下两层分别做了复原。右侧上图为下图是下层(早期建筑)复原方案,最终的建设即采取此方案建成惠果空海纪念堂。上层(晚期建筑)复原图为右侧下方图片。 惠果、空海纪念堂是日本真言宗各派总大本山会、日中友好真言宗协会与西安市共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纪念堂选址在考古发掘的4号殿堂遗址以北6米的地段。平面布局采用早期旧殿遗存,为面宽5间,进深5间的大方殿。复原后的方殿体积高大,气魄雄伟,具有唐代建筑风格,是西安第1座复原建筑。
2、山西省稷山县青龙寺 青龙寺位于山西省稷山县城西4公里马村西侧,北依高垣, 稷山县青龙寺南临汾水,枣林环绕,景色优美。该寺由工部尚书王政奉敕而建,始建年代为唐龙朔2年(662),翌年改名。 元、明、清各代多次重建、修葺和补绘。现存建筑系元、明遗物,占地约6000余平方米,分前后两进院落,大小殿宇8座。前院南有4大天王殿3间(现改为山门),东为十王殿3间,西为罗汉殿3间。后院以中殿和大殿及东西两厢为主,中殿3间左右垛殿各1,左为祖师殿,右为青龙门。大殿3间,左右垛殿各1,左为护法殿,右为伽蓝殿。 中殿和大殿之屋顶均作单檐悬山式,中殿元至元2十6年(1289)重建,大殿至正十1年(1351)重修,两旁垛殿亦为元代遗物。 各殿塑像虽皆不存,但大殿、中殿和伽蓝殿内保存有壁画196.38平方米,十分珍贵,制作跨元、明两个时期。 大殿壁画的主要内容:东壁是《佛说法图》,中间绘释迦像,两侧为阿难、迦叶2弟子和文殊、普贤2菩萨,以及护法金刚护卫,上有人首乌身的飞天;西壁是《弥勒变》,中间绘弥勒像,左右为2大菩萨和众弟子,下方西侧为国王和王妃剃度图,有宫人围侍。大殿壁画据南壁窗槛画工题记为明洪武十8年(1385)补绘或重装。唯只西南隅少部分粉墨为元代印迹。 中殿4壁为“水陆画”,是青龙寺壁画中的精华所在。该殿全部构图共有人物300余众,分画在130平方米的墙面上。 西壁上为3世佛和礼佛图,下为道教万神图;北壁上为十8罗汉,下为十殿阎君、6道轮回等,另有阴曹地府行刑场面;东墙壁画因日晒雨淋,眉目难辨。以上壁画虽是宣传封建礼仪和宗教迷信,但画面结构严谨,笔力遒劲流畅,色彩柔和协调,人物繁而不乱,人体比例适度,造型优美,形象生动,衣饰飘然,栩栩如生。它继承了我国唐宋以来的绘画表现技巧,被视为元、明两代绘画之杰作。 2001年06月25日,青龙寺元代作为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3、内蒙古奈曼旗青龙寺 原名慈云寺,位于奈曼旗青龙山境内,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是清代奈曼旗 内蒙古奈曼旗青龙寺24座庙宇之1,曾以险要的地势,优美的自然环境,精湛的建筑艺术,精深的佛学,丰富的佛事活动及神奇的故事传说,闻名于关东各地,引来4面8方佛教信徒,谱写过辉煌的历史。相传慈云寺是由龙尾沟1姓魏的人家主持修建的,因观世音菩萨看中了这里景色秀美、意境肃穆,是天成的修道场所,于是就化身1女孩被龙尾沟姓魏的人家捡回家中,不久满身生疮,久治不愈。于是魏家就让姓王的小牛馆背着送到青龙山洼遗弃。过几天魏家人来到山里,正赶上下大雾,远远就听见钟鼓齐鸣,走到近前看见半山腰上有1座庙,庙里有1个山洞,老母坐在山洞里,王牛馆站在1旁,方知菩萨显灵,叩头便拜。有1天魏家人梦见老母点化他建庙。眼前是大锭黄金,再看远处,有1群羊正在驼着砖往山上爬,如走平地。1梦醒来,他才明白是菩萨显灵,赐钱建庙,于是魏家人按照菩萨的指点,修建了老母庙。后来为教化人们尽忠尽义,又建了关公庙。寺庙占地约800平方米,由老母庙和关公庙组成。关公庙前,1有眼天然的水井,井口粗约1米,泉水甘甜,弯腰就能舀上水来。每逢庙会等重大活动,泉水自然上涨,供人饮用。山里的泉水井,特别有灵气,能祛病强身,消灾延寿。山有奇泉,庙有真身,1年4季,香火旺盛,人们求财得财,求福得福,到寺庙拜佛求水的习俗1直延续至今。青龙山就像1条横卧的巨龙,首尾相映十分形象,山上有几百种花草树木和上百种药材及稀有真菌,均为自然生长,被列为奈曼旗原生植被自然保护区。这里从正月开始,就有青草发芽泛绿,传说这里的灵气是由千年的灵芝和成形的人参带来的,这些珍宝由两条大蛇看守,多少奇禽异兽,江湖郎中,始终不能近前,由于青蛇履履显灵,人们经常看到有梁柁粗,几十米长的青蛇,到庙前的水井里饮水,青蛇亦既谓青龙。凡是在水井前供奉青龙者,均食清水素。于是当地信教徒,经请示宗教等有关部门,在水井上建了1座青龙庙,慈云寺也因此更名为青龙寺。为了进1步弘扬佛法,满足信教群众的需求,除了对原有寺庙进行修复外,青龙寺建设委员会还决定在青龙山山脚下修建1座由佛、道、儒3教合1的宗教活动场所。所建寺院、采用现代工艺和古建风格相结合的手法,由前院、中院、内院和居士林组成,并将做为寺院的主体建筑和今后的主要佛事活动场所。佛教文化是民族文化的1部分,今天,深入研究民族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精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认真贯彻“古为今用”方针,探索青龙山的古迹,发掘青龙寺的文化遗产,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龙寺主要法会:
1、2月十9日财神会;
2、3月3日王母娘娘蟠桃会;
3、4月2十8日药王会;
4、5月十3日老爷会;
5、6月社6虫王会;
6、6月十3日龙王会;
7、6月十9日观音菩萨成道日法会;
8、9月9日重阳节。
4、4川省芦山县青龙寺 芦山青龙寺 芦山青龙寺斗拱在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南距芦山县城芦阳镇15公里。青龙寺建于元代,现仅有大殿尚存。青龙寺大殿为省内现存少数元代建筑中有准确铭文纪年的古建筑。虽经明、清历次维修,仍基本保持原建时代特色,是研究元代古建和地方佛教文化史的重要实物,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看点:青龙寺大殿建筑凝重朴实,结构灵活,用材随宜,不分材等,体现着4川地区古建筑风格的地方特色。大殿坐西向东,歇山式抬梁木结构斗拱建筑,8架椽屋4椽栿前后对乳栿,用4柱。面阔,进深均为3间,通长15.3米,平面成正方形,建筑面积234.09平方米。前檐明间补间铺作3朵,中心1朵为溜金至中金檩,再接1挑斡至脊檩;两侧斗拱出5铺作斜拱。次间补间铺作为1朵,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均为5铺作斗拱。后檐柱上,斗拱简约,均以蜀柱替代栌斗承托正心檩,用挑枋实现出檐。屋面举折平缓,角有虾须椽。内柱直径56厘米,素面覆盆式柱础,素面须弥座石台基,垂带踏道。
5、上海青浦白鹤青龙寺 青龙寺位于白鹤青龙村。寺建于唐天宝2年(743年),初名报德寺,宋代更名隆福寺。康熙5十4年(1715年),皇帝南巡,途经青龙,亲书“精严寿相”额,并赐寺名“吉云禅寺”。又赐水晶观音像1尊、荷花溅金扇1把、杏黄袈裟1袭,时称“3宝”。据光绪刊《青浦县志》载,青龙寺占地60余亩,寺田450余亩,建筑宏伟,有大雄宝殿、地藏殿、韦驮殿、禅堂、斋堂、揖秀堂、且歇堂、文觉堂、澄怀堂、方丈室、东西两庑、香积厨、库房、普同塔等建筑群。钟鼓之声不绝,梵呗之声达旦,有“佛角为天下之雄”之誉。清嘉庆3年(1798年)失火,崇阁大殿均成废墟。道光初年,寺僧生建殿宇。咸丰十年(1860年)又遭兵燹,寺屋废损大半。民国25年(1936年)寺僧募建观音阁及大钟1口,今俱废,仅存碑刻两块:(1)重兴青龙隆福寺碑记。(2)敕赐吉云禅寺重建大殿碑铭。 青龙塔建于唐长庆年间(821-824年),原名隆福寺塔,又名青龙雁塔,俗称青龙塔,7级8面,砖木结构。寺塔于宋康定、庆历年重修理工。元大德3年(1299)、致和元年(1308年)、至正3年(1343年),青浦籍书画家、水利专家任仁发及子任贤德、孙任士质3代相继出资修葺寺塔。明崇祯十7年(1644年),邑人朱明镜修塔。清顺治5年(1648年),僧百遇复新之。迄今已有300余年失修,楼梯尽毁,腰檐无存,塔身倾斜,岌岌可危。1956年,塔顶的铜葫芦被台风吹落,上铸有“明崇祯十7年”字样。现收藏在青浦区博物馆。1992年,塔身偏离中心1.56米,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特邀著名建筑纠偏专家曹时中教授予以扶正。寺、塔于195
9、1960年分别列为县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6、4川省嘉陵区青龙寺 青龙寺位于嘉陵区积善乡青龙山巅(今积善乡贾坝村),距南充市46公里,距积善乡2公里。青龙山地势险峻,1峰独秀,长约里许,古木森森,形若青龙。4周丘陵起伏,山麓阡陌纵横,山巅原有4大古寨,故名青龙寨。每当兵荒马乱,4方百姓,皆至此山寨避难。青龙山的北面山麓,在北宋时期建有古刹,前为贾坝,后即绝壁,乃取名青岩寺。规模极大,殿阁辉煌,碑碣若林,庙田甚广,明末毁于兵燹。现坝中瓦砾遍地,残碑堆野,古诗碑文,依稀可见。有《题青岩寺》诗云:“寺好因岗势,登临临夕阳。青山当佛阁,红叶满僧廊。竹色连平地,虫声在上方。最怜东面静,为近古寨墙。”残碑上有嘉佑2字,嘉佑乃宋仁宗年号,不知始建或是重修。今贾坝中人犹以正殿田,佛爷地,厢房嘴,和尚坟等名称而呼其田地名,足见当时盛况。清朝康熙年间(约1700年),当地善男信女出钱出力在青龙寨山腰重修寺庙,取名青龙寺。并在寺中开办私塾,聘请饱学之士教习诗书,附近童生皆来此读书,古寨禅林,清雅幽静,士人辈出,名声大震